保定老调(王贯英的忠烈千秋全剧)方志河北2020-08-29 19:40:06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3154个。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河百思特网北省内的国家非遗有民间文学5项,传统音乐23项,传统舞蹈10项,传统戏剧34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2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技艺16项,传统医药3项,民俗13项。
保定老调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申报地区: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老调是流传于河北省保定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又称“老调梆子”,最早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演唱的俗曲“河西调”,至清代道光、咸百思特网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的行当以生、净为主,而这两行又都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
保定老调多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一是由当地流行的木板大鼓曲目改编而来,如《杨家将》、《呼家将》等;二是由高腔剧目百思特网移植而来,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请清兵》等。
老调唱腔叙述性较强,风格质朴激越,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以深沉凝重、气势恢弘的感觉,显示出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燕赵地域特色。老调唱腔属板腔体,基本曲调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若干上下句循环反复,构成唱段。唱词为说唱体格式,与大鼓词颇为相近。
老调文戏、武戏角色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多个行当。其表演亲切朴实,自然流畅,举手投足、唱叹念白间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
保定老调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艺术风格极其鲜明,对于当地历史文化、民间风尚乃至中国地方戏起源、形成与发展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