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属于湿地资源(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洞庭湖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洞庭湖卫星地图
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风光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夕阳下的洞庭湖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面积变化图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但是洞庭湖面积目前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随着洞庭湖面积的萎缩,调蓄洪水的能力大大减弱。
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阳湖,面积4125平方公里。
鄱阳湖卫星图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洞庭湖区围湖造田
洞庭湖流域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区域,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当地人们只能向湖泊要耕地。
围湖造田场景
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的围湖造田一直在持续。如今一系列由于洞庭湖萎缩后产生的后果显现以后,人们意识到了围湖造田的危害。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增加洞庭湖的面积
2、入湖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洞庭湖流域水系图
洞庭湖众多河流汇入湖中,仅有城陵矶一口流出,洪水停蓄时间长,泥沙大量沉积,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长江的达1.18亿立方米,占82.0%,来自四水的0.241亿立方米,占18%,而城陵矶输出量只占入湖泥沙量的25.1%,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占入湖泥沙总量的73.4%,达0.984亿立方米。年均淤积量较鄱阳湖大十几倍。
70年代以来,三口口门淤高,入湖水量减少,但沅、澧洪道自然洲土增长殊巨,目平、七里湖淤高各达2~4米,南洞庭湖北部淤高2米,东洞庭湖注滋河口东伸,飘尾廷伸至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东洞庭湖东蚀,调蓄功能趋向衰减。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关于泥沙淤积问题,主要是由于河流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所以要减少进入洞庭湖的泥沙,还是要在河流上游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