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在微头条里发了一篇《诗人与诗歌的滥觞》,有两个文友在文后的评论里告诉我,“滥觞”是发源的意思,你搞错了。
我并没有搞错,我想对其中的一个文友说:“感觉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想想这样说有些伤人,就只打了一个“感觉上”,没有继续下去。
我想说什么呢?“滥觞”的本义是“发源”这没有错,但是,它还有一个引申出来的意思“泛滥”和“过分”。汉语的许多词汇,在具有本义的同时,还具有引申义。比如“幸福”,本义是让皇帝睡了叫“幸福”,后来才引申出“很棒的感觉”这样的意思。再如“牺牲”,本义是指用来祭祀的牲畜,后来才引申出“为了正义而身亡”的意思。我们发现,现今人们在使用这些词汇时,大多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不再使用本义。
我在想,上面提到的两位文友,看到“滥觞”,觉得含糊,就去辞典或百度确证一下,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令人敬佩。可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些教科书尤其是百度,对一些很专业问题的解释,往往语焉不详,不全面。(此前我在哪篇文章里说过)对于“滥觞”,它给出的答案,可能仅限于本义“发源”,而没有引申义“泛滥”。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