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拼音版全文(分享兰亭序的标准读音)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yí)(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其所书写的行书《兰亭集序》,笔势如游龙惊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篇序文记述了东晋文坛的兰亭雅集。文章超越了汉、魏文人单纯哀叹人生短暂的旧套,表现了一种在有限的人生中体味宇宙的旷达,和在无限的宇宙中反观人生的悲凉所交织起来的复杂情绪,而这种情绪才使得它“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全文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清新自然,感情真挚隽永。

  序文的第一、二段清新自然地描绘了聚会的情调、春天的清新与兰亭周围自然山水之秀美,也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和乐趣。第三、四段就生死大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既热爱生活的美好,又叹息生命的短促,怀古念今,思绪万千。王羲之乃晋人所谓“性情中人”,他的“幽情”,便是面对宇宙人生所体会到的“至深的无名的哀感”。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这两段文章便全是“所之既倦”的中年王羲之的感慨、叹息。三年以后,他终于“弃官不复仕”,纵情于自然之怀抱。

  本文有力地驳斥了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在玄学盛行、崇尚老庄思想的东晋,王羲之能一反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可谓独树一帜。

  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此文风格犹如王羲之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文字如行云流水,点到即止,意味隽永。由王羲之创作和书写的行书《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广为盛赞和传颂,成为后世极为推崇的著名法帖。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