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什么意思(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

无欲则刚什么意思(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你。

由于心里的烦恼影响到生活上,贫富只是比较上的,比如,我有自行车,我有了自行车觉得摩托车很快,有了摩托车觉得不安全,有了四轮车就好,有了四轮车觉得是小轿车舒适,有了小轿车又觉得越野车更贵。佛教经籍上有一句话,叫做“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一个人倘若没有什么欲望,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

和尚在寺院里修炼一辈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上西天的;道士整日闭关打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白日飞升的,可见虽然“无欲则刚”,但要做到“无欲”却并不容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思是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够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特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

清朝诗人胡澹庵写了一首打油诗《不知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要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面南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这首打油诗读来感触颇深,胡澹庵把那个时代一些贪欲不足、得寸进尺、得高还高、得大还大的人,恨不得把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最漂亮的女人、最新的产品、最大的房子、最漂亮的车子、最美丽的园子都归为己有的人描写得淋漓尽致,可怜这些人为了追求各种欲望,生出种种烦恼,为满足这些私欲不惜铤而走险。

什么叫“无欲则刚”?孔子在与学生们讲道理时,忍不住感叹:“我还没有见到真正的刚强不屈的人啊。”年轻的弟子都感到奇怪,他们认为像子路、申枨等,都是十分刚强的人。尤其是申枨,他虽然年纪轻,可是每次在与别人辩论的时候,却总是不肯轻易让步。即使面对师兄或长辈时,申枨也不隐藏,总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大家都对他退让三分。

所以,当学生们听见孔子慨叹说还没见过刚强之人时,他们便说:“倘若要论刚强,申枨应该够资格吧。”

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很多,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刚强呢?”

一个学生问:“申枨并不是贪爱钱财的人,老师怎么会说他欲望多呢?”

孔子回答:“其实所谓的欲望,并不一定就是指贪爱钱财。简单地讲,凡是没有明辨是非就与别人争、要胜过别人的私心就是‘欲’。申枨虽然性格正直,但是他却逞强争胜,往往流于感情用事,这就是一种‘欲’啊!像他这种人,如何能够称得上是刚强不屈呢?”

孔子又说:“所谓的‘刚’,并不是指逞强好胜,而是一种克制自己的本领。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管在任何环境中,都不违背天理,而且始终如一,不轻易改变,这才算是真正的‘刚’啊!”孔子的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有求皆苦,无欲则刚”这个道理。

我们静观世间,茫茫人生路,碌碌有所求,满足和不满足只是一个人的想法,有些人家财万贯还不满足,但有些人三餐不继也满足快乐;有的人官居高位还不满足,而有的人平庸一生刚过温饱就知足常乐,顺其自然;有的人为一点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而有的人为慈善事业掷万金于挥手之间。

香港首富李嘉诚,美国富翁比尔·盖茨为社会福利事业不惜重金,受到世人的敬仰。但有的富人,视钱如命,捐出令人不满的小钱,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烦恼和痛苦多了,如果他们欲望少一点,幸福也会多一点。

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罢了,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已经饱受痛苦煎熬了。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了。

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无欲能使人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清方向,也能使人在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不使自我丧失,可见,“无欲则刚”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