惬意是什么意思(孟浩然的一首诗)

惬意是什么意思(孟浩然的一首诗)思念亲朋的古诗词很多,表达的情绪也不尽相同。如苏轼“但愿然长久,千里共婵娟”般的豁达;“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般的哀婉。不同于这些,孟浩然对友人的思念只是淡淡的,略微带一点惆怅的,但却也满含真诚,满含着厚意。一起来欣赏孟浩然的经典《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题点出时间、地点和事件。南亭在孟浩然的家乡襄阳岘山附近,辛大就是孟浩然的朋友辛谔。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开篇写景,不雕不琢,实景呈现。“忽”言快,“渐”言慢,一快一慢,表达着一种心情。夏天,经过一天的燥热和闷热,恼人的太阳倏然落下山去,一轮朗月缓缓升起,那人心里是欢快的,是喜悦的。一种惬意感随之而来。“池”表明南亭临水。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日头已落,皓月当空,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先得“凉”,此时应该很是清爽了。再“散发”和“开轩”,打开窗户,披散头发,悠闲地躺在亭子里,让人一下子想起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闲情适意的快感从身心升起。

古代成年男子都是束发带冠的,散发意味着舒适和自在,同时,散发也是不受世俗约束的隐士的象征,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就是要去归隐啊!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和陶渊明的“遇凉风暂至”相比,此时来的不仅是凉风,而且是拂过荷花的、带着清香的凉风,这“风”是来自于嗅觉,是“闻”来的;竹叶的露水滴在水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露”是来自于听觉,是“听”来的。“荷”之“气”,“露”之“响”,细微而有情趣,给人以真切清心的感觉。连竹露荷风都能捕捉到,都能感受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安静,诗人内心的清静。恰如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之意境。

曹雪芹《红楼梦》中香菱对夏金桂这样讲过:“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品味一下香菱的话,诗人此刻享受的何止是荷花的香呢?这真是千古佳句。置身于这种环境中,不但神清气爽,更是俗虑全消。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嗅着“荷风”吹送,听着“清响”悦耳,这天籁之音勾起诗人的兴致,良宵美景,心静神闲,怎能辜负?他要取琴弹奏,泠泠的古琴声正好配上这清幽的环境。但是,诗人还是颓然放弃了,因为没有人听,没有人懂。

《诗经》的《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鹿鸣》有“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更是中国人最赤诚的追求。此时,辛大出场,他是从诗人的心里升起,从诗人的心里走来。由清幽的环境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辛大,从“夏日南亭”自然过渡到“怀辛大”。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是多么怀念辛大呀,那就到我的梦中来吧,我们在梦中相见,以寄托思念之情吧!

从夕阳西下——入夜所觉的竹露荷风——夜深人静弹琴不能而怀辛大——期待梦里相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层层递进,由境及意浑然一体,自然醇厚而又余韵无穷,充分展示了“孟”诗的特点。

孟浩然的这种思念只是淡淡的,一点点小惆怅而已,不是“永怀愁不寐”,他还能安然如梦的。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一首五言古诗,中间六句似对非对,形式朴素,古朴自然;还有,本诗语言平易,读起来朗朗上口;再有,选用“江阳”韵,清亮动听,铿锵悦耳。此诗压仄声韵,而“敞”、“响”、“赏”、“想”全是上声,上声字朗诵时,声音是从高往低的,又由低向高,悠扬起伏,节奏舒缓,不但有音韵之美,又很契合本诗的悠闲、舒适的情绪,利于表现题旨。宋严羽有:“孟浩然之诗,有金石宫商之声”,说得很有道理。

一首诗,写尽夏日夜晚的清凉,兼有淡淡惆怅。其实,“怀念”诗也不必字字牵肠,不用句句清泪,看看孟浩然的这首诗,应该能悟出点道理的。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