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指什么(不单单是三个不同的国家)

三国指什么(不单单是三个不同的国家)

借用某处的结论,三国,首先是三种不同结构的政治势力,三种代表不同利益的势力之结合。

先从最简单的吴国说起,吴国是怎么建立的?

吴国开国的武将一部分是跟随老主公孙坚打天下的将官,少部分如太史慈甘宁是外来投奔。剩下的一多半武将和几乎所有的文官,则是后来孙策征服江东过程中加入孙氏势力的地方大族。由江南四大家族张、朱、顾、陆,还有其他大家族,虞,贺,步,吕,全(吕,全这两个家族基本负责东吴水军)等组成。

江南各大家族,有才,有财,就是在一开始没军队和没政治号召和政治地位较低罢了。他们选择了武力不错而又有一定背景的孙策作为他们的武力代表而已~~各大家族后来都是自己招兵,自己练兵,自己带部队的,并且部队是指挥官死了多半由他的儿子族人(比如朱治朱然)接替的。

从孙权开始就不怎么能插手他们内部的构成了(想想孙权武力多逊,三国带兵上场最烂的主公,亲自带队每战必败..)~东吴和蜀,魏不同,蜀汉是复兴汉室,魏一开始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是汉室禅让。。

东吴在最开始的时候,地方家族只是觉得孙策能带给他们平安,压服混乱而已。后来则是大家看孙权能力也不错,而且势力中孙坚的老部下也很多。于是才继续由孙权带队。

也许孙坚的老部下还有些忠诚度,四大家族的代表,忠诚度就比较一般了。所以赤壁的时候,各大家族的代表如张昭,虞翻等等一律希望和,希望直接投降曹操~....

然后是蜀汉势力。

刘备时代,主要分刘备从天下各处收来的老部下集团,如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糜竺等人。然后是诸葛亮,庞统,黄忠,马氏五常等为代表的荆州集团,再然后是以法正,李严,秦宓为代表的益州集团。

当然益州集团还可以再分法正李严两派,法正孟达为代表的外地来蜀避难人士(或者说是跟随刘璋入蜀的),以及秦宓,马忠,李恢,张嶷,王平为代表的益州本地人士。最有名的是这个秦宓,因为劝阻刘备伐吴被关起来几乎要杀头。

最后是最复杂的曹魏势力。

首先是汝颍(汝南颍川)士族,最杰出的代表,荀彧,郭嘉,荀攸,钟繇, 陈群。。其实曹操的手下主要文官70%以上都是这批人。

然后是谯沛集团。

谯沛集团其实就是曹操老家的人。这个集团几乎大部分都是曹操的宗亲,夏侯,曹家。夏侯是谯地第二大家族,和曹家世代联姻,基本上是一家人。

一开始曹操的势力,特别到了后来曹魏帝国,凡是方面军的总指挥,统统是姓曹或者姓夏侯,比如夏侯惇,官职大将军,镇守曹魏大后方;征西将军夏侯渊,虎步关右镇守汉中;后来的镇西将军曹真,都督雍凉军事,镇守西北边境;以及大司马曹仁曹休,掌管曹魏最精锐 部队虎豹骑的曹纯。

即使功劳大如徐晃,张辽,张郃,都极少时候才能指挥方面军团....到后来的曹彰,夏侯尚也是如此,军方大员多是曹操自家人。只有于禁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 一个假节钺的人。

典韦和许褚都是卫队队长出身,五子良将,基本都是战术指挥官..司马懿是例外,在曹丕曹睿时代基本负责了以前曹仁曹真的工作。

其他还有一些比如汉朝遗留的百官(疑似邺城之乱时被曹操杀了一大半,就是说救火的是逆贼什么的,历史真实事件。。)山东士族(李典,毛玠,崔琰等)河东士族(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孚,司马懿等,以及王凌,贾逵等)还有各地先后投奔曹操的人马等如张绣臧霸等,其他与主题无关的小势力我就不说了~

所以,内部构成不同,也到导致了这三方势力的统治策略不一样。

东吴,与江南士族一开始是合作,后来孙权想完全收回权力,杀陆逊就是这个原因,只是他发现收不回,才继续采取与其合作;

曹魏,曹操其实一直坚持的是法家寒族路线,对世家门阀是打压的,如杀名士边让孔融崔琰,都是为了消除他们的影响力,后来与荀彧分道扬镳,也是理念不同了,而到了曹丕,则是完全倒向了世家门阀:九品中正制;

蜀汉,在刘备时期,既亲近寒门子弟,又看重世家,看看他称汉中王时,是出身名门又战功卓著的马超带头就清楚了(虽然刘备不敢太重用马超,但他的名头还是刘备看重的);到了诸葛亮时代,孔明则是坚持法家寒族路线,对世家是打压的,比如杀名士彭恙,只不过发了点牢骚就被诸葛亮咔嚓了。

但那个时代,世家门阀是治世的主流,所以一直与世家作对的蜀汉最先灭亡(撺掇刘禅投降的就是益州世家门阀的代表谯周),其次是半合作半打压的东吴再灭亡,完全倒向世家门阀的曹魏则存活的最长久。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