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一天,李太太接到一个来自台湾的电话,对方姓徐,是太太在一次聚会中认识的,希望她帮他在内地寻找一种服装辅料。李立祥一听,就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李立祥让太太和他商量,做他在内地的代理,专门寻找他需要的产品和加工厂,但对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徐先生一听觉得有道理,一拍即合。徐先生不用跑来内地,就可以找到价廉物美的货品。李立祥们只要跑腿,就多了一份可观的收入,还进入了一直很想涉足的市场。
徐先生每次有新的样品传真过来,李立祥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跑到市场去寻找产品,和商家侃价,然后敦促商家直接发货到台湾。随着对行业的熟悉,李立祥想,徐先生要李立祥们寻找产品,只要价格公道,为什么不自己加工呢?
为了让徐先生放心,不但产品报价比市面上低,产品质量也特别注意,做到了比以前加工厂加工的还好。徐先生收到货后,很满意,很快就付了第一笔货款。过了半年,生意稳定下来,赚了不少钱。因为信誉好,徐先生还给李立祥们介绍了一个意大利客户,虽然一直没有什么业务,但总是多了一个途径,光明似乎就在眼前了。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上半年,在发出了几十万元的货以后,好几天都无法与徐先生法联系上。一种不祥之兆袭上心头。就在李立祥们要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了徐先生的消息,原来,徐先生得了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了,家里人全部去忙着料理后事。
第二天清早起来,李立祥写了一份传真给徐先生的家人,内容大概如下,首先对徐先生的去世表示哀悼,然后说和徐先生的合作非常愉快,希望继续合作,又说最近发了一批货,不知道有没有质量问题,最后委婉提到货款。徐太太说会汇款。
谢天谢地,货款终于能够要回来了,但紧接着,另外一件事情又愁上心头,李立祥们只有徐先生一个客户,现在徐先生不在了,没有客户,李立祥们去和谁做生意呢?首先想到的是徐先生介绍的意大利客人,好不容易联系了,对方说已经不做这种业务了,但意外的是,虽然他不做了,他的朋友冯先生在做。
和冯先生联系后,才知道他的业务做得很大,每个月都要采购不少的货物。经过询价、打样和沟通,3个月后终于获得了冯先生的第一张订单,虽然很小,但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合作一直延续到现在,最多的一个月有30多万美元的订单。
2001年,李立祥们营业额为10多万元;2002年营业额为30多万元;2003年达到了100多万元;2004年达到了400多万元;到2005年的时候,突破了1200多万元。4年多时间,实现了1万元到1000万元的突破,工厂的员工也达到了7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