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腾讯新闻全媒派《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报告(2018)》统计显示,全国681所高校开设了1244个新闻传播本科专业点,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在校教师约7000人。新闻学326个,广播电视学234个,广告学378个,传播学71个,编辑出版学82个,网络与新媒体140个,数字出版13个。
伴随着传媒产业的升级,传统的新闻学或传播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技术或业务等方面都很难满足新时代传媒业的需求,于是国内新闻与传播类院校纷纷开始探索适应网络与新媒体的人才培养途径。探索改革之路经历了从初期的在传统的新闻学或传播学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添加“网络传播”“电脑编辑”等相关课程,到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设置“网络新闻”或“网络传播”等方向,再到2010年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新媒体与信息网络”(2013年修订专业名称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几个阶段。综合来看,培养具备网络传播理论知识和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的全媒体人才成为各新闻与传播类院校的整体方向;在培养模式上,“文与理相结合”“内容、技术与运营相结合”成为各新闻与传播类院校的共识;此外,各新闻与传播类院校普遍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实践学分的比例,鼓励学生实践。一般有如下几种途径:
创建报社、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校内仿真实训平台;
与传统媒体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与互联网公司、新媒体公司合作,联合培养学生。
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能力训练和考核方式上,非常重视学生的网络信息编辑能力、新媒体运营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淡化专业界限,跨学科合作培养。
目前除了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评、摄等相关课程和“新媒体概论”“网络直播”“网络媒介经营与管理”“自媒体的分析与应用”等新媒体相关课程外,还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特别是适应媒介融合要求的课程,如“网页前端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网络信息编辑”“大数据应用”“网络行为分析”等计算机技术课程。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计划也必须紧追前沿,定期更替不适应当下要求和发展趋势的课程,开设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新课程,如VR、大数据应用等相关选修课程。
(二)在实践能力训练上,突破文科专业实训难的困境,搭建以校内仿真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和与新媒体公司合作培养三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全媒体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1,校内仿真实训平台。近年来,搭建起了以《锦城深瞳报》为代表的全媒体纸媒、以《青年观察报》为代表的深度报道纸媒,以《文传电视台》为代表的广播电视媒体,以《夸父网》《四川民俗虚拟博物馆》为代表的网站媒体、以《零摄影》《儒学》为代表的电子杂志和以《锦彩文传》为代表的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矩阵。部分仿真实训平台LOGO
图1-1部分仿真实训平台LOGO
所谓“仿真”实训平台,指的是各平台模拟公司模式运行,平台从组织结构到业务流程都与相应社会组织接轨。平台定期选举优秀成员担任“社长”“台长”“站长”“总编辑”“总经理”或各部门主管,公司项目从初期策划到后期运营均由成员完成。校内实训实行文学与传媒学院全生覆盖,并且与学分挂钩。学生参训时间为两年,考核合格者准予结业,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须参加补训,直到合格。另外,学院为每个平台都配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队伍中,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学业专家,也有深厚媒体经验的行业专家。
2,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教室走向办公室的重要步骤,建立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17年12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先后与四川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成都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宜宾新闻网等五十家省市级媒体或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时得到经验丰富的“师父”指引,进步很大,企业反映实习的同学上手快,能独立完成如网站频道的建设、专题新闻的策划和采编、新媒体的维护运营等工作。
3,与新媒体公司合作培养。为进一步解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同学在实战经验方面的欠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妹学院与“今日头条”旗下的“头条学院”共同开展“头条学院新媒体定向班”在线教育项目,“头条学院新媒体定向班”是以微信群和“好好学习”APP为平台的移动课堂,集移动互联行业讲座、新媒体运营实战训练、推荐实习及校园招聘于一体。定向班讲师来自与各媒体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士、知名自媒体或成功转型新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参与的学生自己运营头条号,边学边做,学生所有练习的数据在平台都可以得到追踪和反馈,便于学院快速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成绩。文学与传媒学院就将其纳入选修课,需要学生修满一个学分。目前头条学院新媒体定向班已开设四期。
(三)在考核方式上,推行实践性毕业论文制度。鼓励毕业生以实践作品代替毕业论文,作品可以是毕业生公开发表的一定数量或字数的作品,也可以是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调查报告、科研论文或音视频作品,或者是取得一定社会认可或收益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商平台等新媒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