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是什么意思(音义兼备的古文字:形声字)

  形声字是什么意思(音义兼备的古文字:形声字)

  古人借用一些结构简单又比较常用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为表音符号,并把它们与具有表义功能的汉字组合起来创造出了数百思特网量众多的新汉字。这类汉字被统称为“形声字”,其数量占汉字总量的90%左右,它们是现代意义的更为科学的文字。

  一个形声字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示读音被称作“声符”或“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义被称作“义符”或“形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甲骨文的“白”字是一个象形字,像燃烧着的白色火苗或一颗白色的稻米,后泛指白色,如“白发苍苍”。“白”字还引申指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进而引申为陈述、表明之意,如“表白”。像“白”字这类含义丰富,造型简单的汉字最适合作为形声字的声旁使用。

  形声字在表意方面虽然不像会意字那样精准,但也能让我们对一个字的含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如上图“伯”字的单人旁就是它的“义符”,它是由“人”字演变而来的,单人旁说明“伯”字的含义与“人”有关。而“伯”的声旁为“白”,告诉我们这个字的读音接近于“白”字,二者结合起来就能让我们更快、更轻松地认识这个字了。

  “伯”字的本义为兄弟中的年长者,古代弟兄的排行次序为“伯、仲、叔、季”,“伯”是老大,古人还根据兄弟之间老大和老二的次序创造出了一个成语——“难分伯仲”,比喻事物不相上下之义。形声字的形旁还有很多种,如“柏”字的木字旁和“拍”字的提手旁也都是常用的形旁。

  有一些特殊的形声字,它们是把形旁从中间拆开再将声旁夹到里面构成的。如上图中的“衷、裹”两个字,它们就是把“衣”字从中间分开,分别在中间夹了“中”和“果”两个表示读音的声旁构成的形声字。

  甲骨文的“中”字像一面直立的旗帜,居中的“口”表示正中间之意,它是根据古代氏族的族旗形象演变而成的象形字,表示权力集中之地,所以“中”字后来引申表示“中央、中心”。

  “果”字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写法就像一棵结满果子的树,后来上面三颗比较难写的“果实”被简化成了“田”字,但下面仍然保留着“木”字的原貌。

  古人为了创造“衷”和“裹”两个字,把“衣”字从中间拆开,所以不了解它们来历的人就很难看出它两个字的形旁实际是“衣”字旁,分析这类形声字时,从字义上仍能体会出它们与衣服有关。例如:“衷”原指贴身穿的衣服,后引申为内心;而“百思特网裹”原指用衣服缠绕身体,后引申指包裹物品。

  古人在选择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上也是很有讲究的。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不单单表示读音还兼具表义的功百思特网能,例如:“内形外声”的“问、闻、闷”等字,它们是用里面的“口、耳、心”表义,外面加了个“门”作为声旁,表示读音。所以“问、闻、闷”的发音都与“门”字相近。

  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人选择“门”字作为声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从“问、闻、闷”这三个字的字义我们可以推测出“门”字不单单只是作为声旁使用,其实还兼具表义的功能。当陌生人来访时,我们一定会张口在门前询问,这就是“问”的本义;打开门我们的耳朵才能听到更多的新闻,这就是“闻”的本义;不能敞开心扉的人,心里就会发闷,这就是“闷”字的本义。像“问、闻、闷”这类形声字,应该被称作“形声兼会意字”,可以说它们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所以,当我们在分析形声字时,不要把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完全分开来理解,更不能忽略那些特殊的“形声兼会意字”。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形声字有了进一步了了解了吗?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