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iorism(behaviorism行为主义论)

  behaviorism(behaviorism行为主义论)

  看美剧学英语,每天45分钟,和老外无障碍沟通!”相信无数人都幻想过,躺在沙发上刷刷剧就学会一门外语,便宜轻松还不用动脑子。但,这样的学英语方式真的百思特网可行吗?

  瞧瞧,光知乎上看剧学英语的问题就超过400万浏览量 | 知乎

  光看剧学英语?想得美

  要知道,想学好一门语言,光有美剧的单方面输入是行不通的,主要还得靠“互动”。

  来看一个极端案例。1981年,美国学者杰奎琳赛克斯(Jacqueline Sachs)和同事一起研究了一位化名吉姆(Jim)的小男孩。吉姆听力健全,但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虽然吉姆经常看电视上的人们交流、也能听到他们的对话,但在家里没人能和吉姆“说话”,他和爸妈交流都靠手语。

  在吉姆3岁9个月大的时候,他被检测出语言水平障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互动训练,吉姆语言能力突飞猛进。等到4岁2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和同龄小朋友一起上学了。有意思的是,吉姆的弟弟格伦(Glenn)因为从小有哥哥一起交流、玩耍,就从未出现过语言沟通异常。

  图 | 图虫创意

  吉姆和格伦的例子证明了,仅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语言环境中互动。所以,听美剧中的人唠嗑是一回事,能不能张口说英语可是另一回事。老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

  而且,“互动”的不同形式,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比如,哈佛大学教授凯瑟琳斯诺(Catherine Snow)曾记载过,故意拖长音调、重复字词的“儿语”特别能吸引婴儿的注意力;而含有反问、暗示的重铸式纠错(Recast)则更适合被用于与成人对话。

  但看美剧也不是毫无用处

  如果把美剧当成听力材料、大量学习,由此把自己沉浸在英语环境中,那么看美剧可以被理解为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的一种方式,从而对语言学习起到一定帮助。

  虽然学界对人类语言习得机制的原理尚未完全弄清,但主流学派都认同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行为主义(Behaviorism)学派认为,人需要通过模仿、练习语言输入,从而习得语言。内再说(Innatist)学派认为,语言习得是大脑天生的一种机制,如果人在语言习得“关键期”(一般指12岁之前,但此说存在争议)之前没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人脑的语言机制就会被抑制、受损,从而无法真正习得语言。

  1799年,法国“野孩子”维克多(Victor)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例证了“关键期假说”。维克多12岁前从未与人接触过,自然也不会说话。被发现后,他一直在接受社会化训练和教育,但最终还是无法正常使用语言。

  维克多的故事后来被夸大改编成了影视作品《野孩子》| 法国电影《野孩子》

  拿啥输入也得选

  就算单方面输入有用,拿什么材料输入语言学习也有讲究。换句话说,不是看什么美剧都对学英语有用。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认为,教学目标应该略高于学生当前的水平,并通过互动将语言能力拔高。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美剧学英语,最好能选“稍微难一些”的美剧,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中进步。

  美国教育学家史蒂夫克拉申(Stephen Krashen)也提出过类似的“i+1”理论。克拉申假设,如果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是i,那么拿来输入的语言材料难度最好为“i+1”,即略难于学生当前水平,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学到知识。一个要注意的点是“略”难,如果你是英语零基础,那比起直接看英语财经节目,早教英语卡通可能更适合你。

  另外,针对语言的不同方面,像看美剧这样“单方面输入”的学习方式所能带来的效果也有差异。

  如果你是英语零基础,就不要尝试一上来就高难度阅读了 | giphy

  比如,看美剧未必有助于学习语法。1983年左右,美国百思特网夏威怡大学的理查德施密特(Richard Schmidt)教授曾追踪研究过一位叫韦斯(Wes)的年轻画家。韦斯为了追求事业,从日本移民到夏威夷,此前从未学习过英语。在英语环境中待了三年之后,韦斯逐渐学会了日常英语对话,绘画买卖风生水起。尽管如此,他的语法仍然漏洞百出,词汇量也很有限,总体水平不过相当于当地小学生。

  施密特教授总结认为,语法学习是一种规则学习(Rule-based Learning),需要持续不断的专注力、兴趣和努力。由此他提出了“注意力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认为只有被语言学习者注意到了的语言输入才能转化成吸收,从而被习得。

  再比如,著名语言学家罗德埃利斯(Rod Ellis)也指出,学习者必须刻意关注语法形式,并认识到语言形式与含义的区别,才能习得语法。

  从这个意义上说,除非你有意关注剧中人物的语法用词,并自己做好归纳总结,不然可能看完12季《生活大爆炸》,你也不知道下面这段谢耳朵到底在说啥↓

  谢耳朵解释《回到未来》中的情节,你看明白了几个时态?|《生活大爆炸》

  除了语法,不同体裁的英语也不一定适合用看美剧的方法学。多伦多大学教授詹姆斯康明斯(James Cummins)曾将学生的英语能力划为“基本人际语言技能”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有不少研究显示,前种能力更容易在沉浸式环境下获得,而后种能力则需要长期、刻意的学习才能获得。

  看美剧学日常英语比学学术英语来得靠谱 | TalkshowCenter/哔哩哔哩

  再比如,所谓的英语沟通能力并不仅仅指能咬文嚼字的语言能力,还包含理解别人超出字面含义的真实意思(比如理解讽刺和幽默)的能力,包含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交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你兴许能看懂美剧中的每一个字,但你真的听懂了主角们的言外之意了吗?在你需要表达的时候,能自如地讲出英语口语,写出英语书面语吗?

  看懂英文是一回事,能百思特网不能运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 TalkshowCenter/哔哩哔哩

  元语言意识来帮忙

  元语言意识(Metalinguistic Awareness)是指人将语言与意思剥离开来,从而思考语言的特征和运作方式的能力。一般来说,三岁左右大的孩子就能发展出元语言意识。

  他们开始分析语言知识,意识到语法错误、多音字等现象;他们还会刻意控制自己的语言,比如根据场合酌情选择字词。元语言意识越强,人的认知能力也越强,外语习得也越容易。

  元语言意识会告诉你,《权游》中的语言不能随便在实际生活中用(手动狗头)|《权利的游戏》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能充分调动元语言意识,对美剧中的用词表达进行分析,并有意识地融入进日常使用,那么看美剧学英语确实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

  不少公众号、攻略贴、学习小组的看美剧学英语指南,也往往是在信息加工这个层面做文章,把美剧中的语言素材整理加工;做得好的,还会多一步口语交流或者写作的输出练习环节。

  有意思的是,不少研究表明,元语言意识和母语天赋(aptitude)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语文学得好的人,理论上英语也不会差。如果觉得学英语难,不妨试试“归纳中心思想”、“梳理行文思路”、“提炼作者感情”、“多读多想”的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也许会有奇效哦~

  现在不行,将来未必不可行

  虽然刷剧的方式因为缺乏互动,不是最佳的学英语方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看剧”本身的形式也在变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自行研究美剧素材、通过公众号/学习小组学习美剧中的语言使用的形式外,一些直播平台上也出现了“听力剧轮播”:主播在直播间24小时轮播美剧,观众们沉浸在“虚拟语言环境”中,通过弹幕、评论等对美剧内容进行讨论、学习。

  再比如,如果能够利用VR chat、一些平台同步看视频的功能,看剧本身就能够融入更多社交互动属性,从而帮助语言学习。

  B站上的美剧轮播 | HARRY的MIAO/哔哩哔哩

  总而言之,看美剧学英语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行,但存在着材料、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局限性。“躺平学外语”这种好事,想想就算了。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