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幽州是现在的哪里(北京古称的“幽州”反映了什么文化理念?)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留下了上古时期先民活动的记录。《史记·五帝本纪》说,人文初祖黄帝之孙颛顼,其统治的范围“北至于幽陵”。幽陵即“幽州”也。这个“幽州”大抵是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地方。西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后,“幽州”与今天的北京地区有了直接的联系。

  (西汉幽州)

  东汉时期,幽州的治所在蓟县(在今北京西城区境内),今天的京、津、冀、辽、晋诸省市与朝鲜大同江流域,都隶属于幽州刺史部。魏晋以后,幽州的范围日渐缩小,到唐代其辖境减小到今天北京、天津、河北的部分地区。先天二年(713年),幽州成为北方重要的方镇之一,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范阳”。

  此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当年就身兼范阳、平卢两镇的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又恢复了“幽州”的称谓,建中二年(781年)置幽都县。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将“幽州”改为“幽都府”,作为陪都之一又称“南京”,治所就是幽都县。

  不管行政区划与政权归属如何变化,“幽州”所指的范围逐渐限定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五代后晋时期,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蓟十六州”(俗称“燕云十六州”),仍然沿袭着历史地名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在中原地区看来,幽州位于北方,认为这里很寒冷。以阴阳五行的理论衡量,这里属于阴气所聚之地。传说五帝时期的颛顼曾到“幽陵”祭祀,“幽”也许与祭祀有关而得名。“幽”与“明”相对,意为昏暗或阴间,该词意表示阴冷,所以明代的“明”可能与此相对而称。

  “幽”字除了作为府、州、县名称外,很少用于命名其他地名。中国的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气重,则不利于江山社稷,所以“幽”字后来很少用于地名。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