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夏天,我这个笨得连初中数学都不会的名义高中生,亦算毕业,回到生产队。家里多了一名男劳力,某种意义上说,从此可免除父母的抚养负担,开始走上了真正的自食其力之路!
我家原住北厍公社钢铁大队,在吴江东南部,东与芦墟公社荣字和银星大队相邻,南隔一个汾湖就是浙江省嘉善县的陶庄公社。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大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木工厂,全公社仅钢铁和汾湖两个大队有,主营业务是为江浙沪一带的水运单位制造与修理运输船只。那时我们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条十一二吨的木帆船,这样的吨位在那个年代,算是上档次的大型水运工具了。各生产队用其搞运输副业,这也是集体经济的唯一来源。三个男劳力成一个组合,绝大多数是去安徽泗县、浙江长兴等地去贩运黄沙;到苏州木渎金山浜去装运石头,分别运送到上海及周边城镇的工厂和机关学校。
原吴江县北厍公社钢铁大队大港上村
汾湖
当时的劳动报酬,是按照不同的工种来记工分的,难度高的技术性农活,强度重的体力活,所得的工分就多。为了多挣这几个工分,不管会与不会的农活,我都只能尝试着去干。搞运输是生产队里最受人青睐的劳动,因为这活对于一直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劳力来说并不艰苦,并且可以享受到每人每天五角钱的现金补贴,轮到一次半个月,除了正常所得工分外,每人能有7.50元现金补贴。另外还可以出去见见世面,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我们不妨在这里算一遍账,看看这7.50元的价值:据查20世纪70年代的黄金价是35美元一盎司(28.35克),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1.58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1克黄金的售价是1.95元人民币。我们再查一下2018最新黄金挂牌价,足金,含量不低于99%的黄金单价是330元每克。也就是说:20世纪70年代在生产队搞运输,你一次连续在船上劳动半个月,所得7.50元补贴可购买3.844克黄金,换算成今天的代价就是1268元,平均每天的补贴高达84.57元。对于这样的好差使,真的是谁都想要争着去。而像我这样初出毛庐的人,生产队长一般都不让出去,理由是没人愿意要你。为了贪这每天五角钱的补贴,我叫母亲事先找到了同在一个生产队的表舅,请求他带我一起上船,也等于为我找到了一位师傅。经表舅同意后,我和母亲一起去向生产队长申请外出,并提出派工时要把我和表舅安排在一个组合,经过母亲的精心周旋,终于心想事成,由此开始了我短暂的纤夫生涯。
跑运输的木帆船
记得第一次上船是1974年的盛夏,前往安徽泗县与广德交界的小溪口装运黄沙到上海师范学院。乡下人,首次要去这么远的地方,说实话真有点小激动,随之也将自己所要面临的困难与忧虑置之度外了。当时除了毛头小伙有点力气之外,其他真的是一无所有。外出搞运输,靠天的因素很大,碰到顺风顺水,可以扬帆远航。有人家庭经济比较好,带个红灯牌收音机在船上,听着样板戏,在百舸争流中享受乘风破浪的感觉,似同神仙一般。一旦遇上逆风,特别是重载而归的时候,日子就不好过了。三个人一条船,留一个有经验的老农在船上当舵手,其他两人就得上岸拉纤。拉纤很有讲究,主纤手在最后,他需要随时随地配合舵手调整行船的方向,像我这样有力气没有经验的人,只能在有纤道的地方拉个头纤。拉纤是集体和合力的行动,一旦人与人之间的纤绳下垂了,后面的人会立即发现,自己也不好意思这样偷赖。所以上了纤道,就得弯腰躬行,不遗余力。拉纤并不是直接以手把绳,有的纤绳是以腰带式直接套在肩上;有的纤绳是用纤板做成的,拉纤时将纤板套挂在左肩右肋或右肩左肋,挽拽而行。初当纤夫,拉上一小时左右,就感到脚酸无力,肩膀开始红肿。第二天再上纤道时,纤绳一受力,肩膀就会有种钻心之痛。这种情况下,除了坚持还是坚持!因为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选择。唯一能用的就是短时将双掌使劲按住纤板,以减少肩膀的受力,人尽量弯腰,两脚拼命朝前撑,这样稍能减轻肩膀的皮肉之痛。有时遇到穿绕树木,要过桥洞的复杂情况,我的头纤只能换给主纤手,我在后面听从指挥当助手。本人纤夫的初始经历正好在夏季,烈日炎炎中,光着膀子,头戴草帽,一条毛巾围在脖子上,大汗淋漓,下身穿的短裤就像刚从河里跑上来一样。渴了双手捧起河水,咕咚咕咚喝个够。如果遇有纤道边上农民种的黄瓜和番茄,顺手牵羊摘上一点,既解渴又充饥。拉纤最难熬的是刚开始的三五天,等痛过了,考验过了,以后就能慢慢适应。那时的我,真的没叫过苦,只有一种能担当、在成长的自傲感!
拉纤
拉纤
第一次连续十五天的水上运输,我得到了7.50元的现金补贴,这是我人生淘到的首桶之金!不管我还无法列入生产队真正的男劳力行列,但我仍心存自傲——我亦能算个男子汉了!
那时我们外出搞运输,虽然每天有五角钱的补贴,但大多数人都不舍得把预支的钞票用掉。咸菜、青菜、萝卜干、酱油汤,基本上当作主菜,能炖上碗鸡蛋,已经算是不错了,当然有时亦能买点肉(0.74元一斤)改善一下伙食。船上烧饭用的是行灶,用硬柴烧出来的米饭,那股扑鼻的香味真能让人食欲大开,可惜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能吃到这样的米饭了!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