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习俗吗?)

  今天就不讲三国了,写了那么多的三国故事,也该让三国的人休息一下了。主要是今天经朋友提醒了一下,我才发现,呦呵,明天就是冬至了啊!这日子过得...可是真快啊,转眼间又过了一年了,可是过了三十年的冬至了,这冬至是个啥?作为一个河南人为啥过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呢?讲真的,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想必很多人对于冬至的习俗也是有很多疑惑吧!关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查了一些资料,经过综合和总结,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冬至是怎么来的,以及各地的习俗的由来。(文采不好,还望见谅!)

  冬至的起源传说

  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是按照天文来划分的节气,古时又将冬至称为“日短”、“日短至”,据说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270°,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对而言,这一天则是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

  冬至过节最早起源于东汉,盛于唐宋时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清嘉录》中就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这说明古人对冬至是十分重视的。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福气。汉朝时期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在这一天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且要放假过节,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法定节假日了。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就说明,在冬至这一天朝廷是要全体放假的,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访,赠送美食,全国上下过一个高高兴兴的节日。至今仍有些地方会在冬至这一天向亲朋至贺。

  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成了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民间百姓要祭拜父母长辈。

  而关于冬至的起源,也有以下两种说法:

  其一,据《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曾有一位大臣向汉武帝刘彻进谏说:“黄帝得宝鼎神筴,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筴,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这个记载说明早在上古黄帝时期就已经把冬至作为“岁首”了。但是在《史记·黄帝本纪》中却没有这样的记载,如今孤证难考。

  其二,据说尧帝曾令和叔居住在北方,和叔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通过推算,进而确定了冬至的时间。《尚书尧典虞书》中记载:“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鉴于《尚书》成书时间距尧帝的统治时间较近,文献的可信度较高,所记载的史料或许更加接近史实。

  据记载周代时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新年,由周到秦,一直到汉朝都以冬至为岁首。据《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直到汉朝时期都是以冬至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的。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之间的阳气开始上升,这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现在我们春节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以前往往是在冬至这一天进行的。

  冬至又被称作“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这一年即将过去了;二是说明冬至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下来,它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直到汉武帝采用了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给分开了,所以说真正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确实源于汉朝时期。

  那么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又有哪些传说呢?

  冬至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我的老家大河南的习俗,传说有一年的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总之天气非常的冷。人们的耳朵都被冻得生疼,有的人甚至耳朵都被冻烂了。有一天扁鹊来到乡间为老百姓看病,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难受。就把羊肉、辣椒加上一些祛寒的中药材一起煮了,煮好后他把羊肉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了耳朵形状的“矫耳”让人们食用。

  人们吃了“矫耳”饭,喝了祛寒汤,浑身暖洋洋的,耳朵发热,被冻烂了的耳朵几天就好了,因此家家户户都非常感激扁鹊,为了纪念扁鹊,每年的冬天都会包饺子吃。

  也有一种说法是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到南阳百姓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非常难受,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 并制作了“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食用,百姓吃了以后冻伤的耳朵很快就好了,也因此流传下来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且在我们老家有句谚语叫“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同时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保佑自己顺顺利利健健康康的渡过这个冬天以迎接新的一年。

  关于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时有一位人首蛇身的女人叫做女娲。当时天地间好像就她一个人,可能也是因为无聊,他就开始用黄泥来捏小人,捏好一个蹦蹦跳跳的跑了,又捏好一个,又跑了,女娲一看,这挺好玩的,于是没日没夜的捏,很快就捏出了很多的小人陪自己玩耍,女娲很高兴。

  可是到了冬天女娲发现这些人的耳朵总是被冻坏、冻掉,于是她就在小人的耳朵上挖了个孔,用绳子穿过小孔,一头打结扎住,另一头则让小人咬住,这样才使得以后小人的耳朵再也没有被冻掉的现象发生,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了。

  冬至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是北京的习俗,老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汉朝。相传在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经常滋扰边疆,搞得百姓不得安宁,当时的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就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的音,这就是馄饨的由来。

  恨而食之,并以此来祈求平息战乱,百姓能够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因为最早制成馄饨的日子恰巧是冬至,所以冬至吃馄饨也就成了当地习俗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这一天,京师的各大道观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道士唪经、上表来庆贺元始天尊的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着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又有传说元始天尊乃是上古天神盘古转世,所以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而《燕京岁时记》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取的是“混沌”的谐音,并将其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之意。

  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起源于汉朝初期,话说冬至这天,汉高祖刘氓...额,刘邦闲着没事就跑到老部下樊哙家里去蹭吃蹭喝了。恰巧樊哙这天也不知道在哪偷来了一只狗,正炖着呢,一看皇帝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只好请刘邦一起吃了。

  刘邦也不客气,抓起一条狗腿就吃,别说,味道真好,简直鲜美无比,让刘邦是赞不绝口,因此在北方一些地方也流传下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也有说是当时刘邦吃的是羊肉,因此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但不管是狗肉还是羊肉,都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其实我这个人也喜欢吃狗肉,真的是非常好吃。同时我也喜欢养狗,尤其是大型犬,因此我对那些偷狗的贼也是很愤恨,额...这段是不是有些矛盾了?

  冬至吃汤圆

  身为河南人,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会吃汤圆,不过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吃。

  而在明、清时期吃汤圆的习俗已经形成了,据史料记载,“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先祀神祭祖,然后全家一起吃汤圆,叫做“添岁”,寓意又长了一岁,所以,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古来有之,而在江南一带更为盛行。汤圆也成了江南冬至必备的食品,“圆”寓意着团圆、圆满,在民间就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吃汤圆又叫做“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赠送亲朋好友,老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其象征着家庭和谐、吉祥。

  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这也是江南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就有全家一起吃赤豆(红豆)糯米饭的习俗。

  传说共工氏曾出现过一个不肖子,此人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又变成了疫鬼为祸民间。但是疫鬼却最害怕赤豆,于是百姓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饭来驱避疫鬼。

  本文地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