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有哪些传说)孝文化一直是我国的主流文化,不少节日就是根据孝文化演变出来的。清明节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缅怀先人的仪式。
清明节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并不是节日,也没有扫墓的习俗。古时候扫墓一直是寒食节的时间,每年寒食节就在清明的前一两天,后来因为时间太近了,寒食节被清明节取代,才有了现在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之所以在清明期间扫墓有两个传说,一个说法是清明节期间扫墓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后人自发于寒食节期间在田野间祭拜孔明,后来就形成了清明节祭扫的传统。另一个说法是,清明节期间扫墓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忠君爱国的名仕介之推而形成的祭扫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