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江西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后因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讲学而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四大书院”,并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几大书院虽然相距甚远,除了应天书院处于闹市之外,其它三个书院都是依山而建、绿树环绕,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
历史沿革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故起名“白鹿洞”。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 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
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到了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
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
走进庐山五老峰,汽车沿着蜿蜒纵深的马路开了十多分钟,便来到了后屏山的南侧。远远的就能看见,群山绿树之间掩映着一组亭台楼阁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白鹿
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
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里有当年朱熹讲学的桌椅,以及他为书院定下的教条。《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