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3日电(涂恬),据美国媒体报道,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开办了全世界首家股票交易所。当时,这家公司急需巨额经费,并希望能用募集到的资金扩充商船队伍,占据远东香料贸易中的头把交椅。自此,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就成为了一个能够允许交易者公开买卖东印度公司股票与债券的市场。此后,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加入了股市,而欧洲的其他国家也自1611年起先后建立了自己的股票交易所,全球的“证券化”之路就此开启。
我们之所以会去回顾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故事,是因为它的建立为我们构筑了现代金融中心的模板,一个确实存在的地方。在这里,从事金融业的职业人士汇聚一堂,为公司成长寻找所需的资金渠道。而在今天,这个交易整合、资本全球化、电子交易永不停歇的时代,金融中心的选址似乎也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但即便如此,现代金融业所需的复杂基础设施,却仍然汇集在了全球少数几个城市。
“如果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手,再加上一部卫星电话,今天的你大可以找座山,坐在山顶上进行股票交易。但是,人们还是倾向于扎堆在城市中。尽管没有必要,你却始终希望能够离自己的客户近一点。”Z/Yen集团副董事马克·耶恩德尔(Mark Yeandle)说。
马克·耶恩德尔所在的Z/Yen集团每两年便会出具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这份排行榜会综合调查反馈以及其他数据,通过比对全球各大城市的声望、商业环境、金融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本,来对全球各大金融中心进行排名。在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一期排行榜中,纽约自2007年有榜单以来第一次超越伦敦,荣登全球金融中心之首。而香港、新加坡以及瑞士苏黎世则先后占据了前五名中的剩下几个席位。
抛开伦敦为何失去第一宝座,以及纽约如何赶超伦敦不提,在新发布的榜单中,亚洲金融中心“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球资本流动中,32%发生在亚洲,同比增长5%。麦肯锡还预计,到2025年,全球消费群体总人数将会新增18亿,而这18亿人几乎全部都来自新兴经济体,届时,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每年的消费额将会达到30万亿美元,相比目前的每年12万亿,增长超过200%。
崛起中的全球金融中心(数据来源: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
这个预计,对于正在崛起中的亚洲金融中心们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在他们之中,有业务蒸蒸日上的中国上海、韩国首尔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除此之外,还有已经发展非常成熟的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但是,亚洲的这些金融中心们也面临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是语言障碍,毕竟,目前全球金融业最为通用的语言仍然是英语,而非汉语等其他语言。其次,例如纽约与伦敦这样的城市,相对而言还是拥有更加充足的流动资本,也汇集了更多的金融精英。更关键的是,这些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确保合约的执行。
全球资本流动趋势(数据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所)
“这个原因,使得许多俄国人的合约都放到伦敦来执行,”牛津金融集团(Oxford Finance Group)的首席行政官鲁本-李(Ruben Lee)说,“也是伦敦和纽约能够吸引众多来自中东、俄罗斯以及中国的资本的重要原因。”
现代金融业不受约束、松散不一的特点,会使许多国家的监管部门感到不舒服,这也会让人们对亚洲的一些城市能否取代伦敦与纽约产生疑问。
“一些亚洲的国家是不太能够接受华尔街式的投机行为,以及操纵手段的。”一位专家表示。
但是尽管如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25年内,我们将会拥有多个金融中心,除了伦敦、纽约、香港之外,一些规模较小、专业化的金融中心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意大利的卡尔加里,以能源业金融见长,韩国釜山,以海洋经济金融出名。此外,肯尼亚的内罗毕以及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也都发展成了非洲著名的资本市场。
那么,2039年世界的金融中心到底会在哪儿呢?亚洲的“华尔街”又该花落谁家呢?还是让市场来决定吧,就像华尔街的人们常说的那样,毕竟,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