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讲起祥林嫂的故事是在祥林嫂二十六七岁那年,那一年也是祥林嫂第一次来了鲁镇,她被卫老婆子带去鲁镇上的四叔家做工,虽然四叔嫌弃她死了当家人,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但她是个勤快的人,手脚壮大,胳膊粗大,干起活来特别有力,一个人可以做好几人的活,甚至低过一个男子,于是四叔便留下了他。
祥林嫂原来的婆婆是个蛮狠不讲理且严厉的人,为了给原来的小叔子攒钱取媳妇,婆婆远道而来把祥林嫂捆进了船板里,卖给别人,即使祥林嫂 一头砸上了香案角上,头砸出了一个大窟窿,流了不少鲜血也没用,婆婆还是将祥林嫂卖到了大山里,卖给了一个很老的男人,叫做贺老六。
而幸运的是祥林嫂嫁给贺老六之后,贺老六待她还算不错,她给贺老六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叫阿毛,然而这种幸运并没有维持太久,在小孩两岁的时候贺老六伤寒复发无疾而终,而小孩在贺老六离世的那个春天被狼给叼走了,然而她也被大伯赶出了家门。
祥林嫂重新回到了鲁镇,回到四叔家做工,不比以前,现在的祥林嫂成了鲁镇人眼里的扫把星,不幸的人会给别人带来灾难的人,而祥林嫂的眼光里也没了精神,眼角总是泛着泪痕,做起事来也毛0毛躁躁,有气无力,逢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幸,说自己的小孩是如何被狼叼走的,日子一天一天过着,祥林嫂一天一天说着,整个鲁镇的人似乎都知道祥林嫂的故事,人们也从对她的同情。怜悯变成了厌恶,避而远之。
四叔辞退了祥林嫂,祥林嫂无家可归了,流浪街头,在就日历年底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祝福声中悲催的死去。
祥林嫂的故事结束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
大抵是个老实本分,淳朴勤奋,生活在封建社会没有文化,不识字的传统女子,是个可伶至极,自悲自怜悯,思想传统的女子。
有读者评论说其实祥林嫂逢人就抱怨诉说没有错,因为在那个年代的祥林嫂除了抱怨,什么也不能解决自己内心的悲痛,而如果生在我们这个年代,更多的一定会是来自四海八方的帮助和同情,也不会有人说她是个扫把星,是个给别人带来灾难的人,她也不会的对生活失去兴趣,那么早的死去。
读者评论的好像也差不多就那么回事。
鲁迅笔下祥林嫂的那个年代,封建社会,思想传统,妇女地位低,人吃人。
看过这个故事的很多人都为祥林嫂感到可惜,替祥林嫂悲伤,祥林嫂也确实可怜,但俗话说“ 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也是当年读书时老师给我们介绍祥林嫂时说的一句话。
老师还说:祥林嫂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往,又不愿意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只能用逢人就抱怨的方法来缓解自己内心的悲愤,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但祥林嫂最后的结局怎么也离不开自己的这张嘴,无论在哪个年代,人们都接受不了一个人没日没夜的抱怨,祥林嫂确实挺可怜的,可也没有那么值得怜悯。
读书时不怎么理解老师讲的什么意思,而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理解了。
祥林嫂在临死时曾问过鲁迅“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 这个时候的祥林嫂一定很想贺老六和阿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