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经济周期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当发生通胀时,首先上涨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为它是刚需,而非必需品(比如汽车、手表、耳机)不是,所以无论经济过热(通胀)还是过冷(通缩),必需品的需求一直很大,一旦发生通胀,人们当然会把手中不值钱的钱换成能维持生活的东西了。而对于非必需品,购买力由于通胀而打了折扣,自然它们的需求也就没有了。至于普通工业制品,则完全取决于工业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了,技术越发达,工业制品的价格也就越低。
正文:通胀是经济周期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主要由于货币供应过多、本币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历史上看,无论是温和的通胀还是恶性的通胀,首先上涨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不过,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
1、刚需的商品最容易涨价。通胀的原因有很多,类型也有很多,但表现出来的只有一种现象,那就是钱不值钱了。此时人们会有强烈的将手中现金换成商品的动机,我手表可以不要,汽车可以不要,但柴米油盐不能不要。所以,当人们都去抢购这些生活必需品的话,价格自然也就起来了。比如1948年国统区的上海,当下的委内瑞拉,通胀时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出现了暴涨。用经济学最简单的理论解释,那就是供需问题,生活必需品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供不应求的,所以发生通胀后,最容易涨价的也是它们了。
2、普通工业制品价格与通胀弱相关。意思就是工业制品价格在通胀时不一定会涨价。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电冰箱,同样是2000块钱,10年前只能买那种老式的冷藏+冷冻的双门冰箱,容积小;而现在或许能买个三门的,大容量冰箱。再比如自行车,放在以前那可是家里的大件了,可是现在满大街的共享单车都没人要,旧车卖的话也就几十块钱,跟一顿快餐差不多。几十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涨多少,甚至有的还跌价了,而在这几十年里,通胀率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按照经济学原理,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产值更多了,那么单位商品的售价就会下降,就是这个道理。
3、非必需品价格弹性大。国内虽然也存在通胀,但总的来说老百姓的财富也多了,所以像汽车、手表、耳机这种非必需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如果是恶性通胀的话,那么非必需品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也就是说非必需品对于通胀通缩,甚至宏观经济的价格敏感度很高,经济好,大家都有钱了,汽车销量高;经济不好,汽车立马就滞销。比如在去年的贸易战期间,资本市场哀鸿遍野,中高端出口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贸易企业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
4、黄金、珠宝等保值类资产价格上涨。我们都知道,黄金是全球的硬通货,哪怕国家消亡,货币成为一张废纸,但黄金依然具有价值。所以每当地缘政治、战争、通胀等风险因素抬头时,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总是会受到资金青睐,使其价格上涨。另外,像珠宝、收藏品等在通胀期间也具有一定的保值性。
至于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或者说经济特性,那就是稀缺,且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国家货币本身只是一张纸,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背后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而金银天然具有价值,也就是说,金银在地底下,还没被挖掘出来时就已经具备了价值,这与汇率、经济形势、战争等各种因素毫无关系。
目前,虽然我国的M2和物价都增长了许多,但经济一直都处于平稳运行区间,而且温和的通胀对于经济其实是有利的,这说明经济正在发展,只要控制好债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