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
二百五是一句骂人的话,这是举国周知的,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二百五通常是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不聪明,不开窍,算不上是很粗鲁的话,最多就是调侃而已。从这点来看,二百五虽不是什么褒义词,但贬义的成分不算太重。
它的第一种来历说法
苏秦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列国合纵抗秦而受到各国国君赏识,领六国相印,权势可谓一时无两。所谓树大招风,苏秦在齐国活动的时候,遭遇刺客袭击,重伤而亡。明目张胆在齐国杀人,这是对齐国的蔑视,齐王很生气,但他却没有下令捉拿凶手,而是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口,张榜公示苏秦是内奸,死有余辜,齐王要奖励出手的义士千金。告示一出,很快就有四人来领赏,四人都一口咬定苏秦就是自己杀的,于是他们被带到齐王面前。齐王问他们千两黄金怎么分,四人还高兴得回答四人平分,每人二百五。齐王毛了,怒喝道:“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被用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它的第二种说法
银两的故事。在大清之前(包括大清在内)主要流通的是铜钱,铜钱又分铜圆(实心的)和麻钱(空心的)两种。为了携带和运输清点方便,把麻钱用麻绳每500个为一吊串起来,然后把俩绳头结起来。这就是一吊。那么,问题就很清楚了——所谓半吊(子)就是一吊的一半,250,也就是人骂人半吊子!
它的第三种说法
老秀才的故事。还有一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教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它的第四种说法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它的第五种说法
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