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是什么(双创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建立教师资源、导师资源的“教师+”,让创业导师带着孩子们“玩”。在与外界资本、创业资源对接,内部创业者、平台资源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双创观察1+1
本报记者 王延斌
9月底,因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而成名的山东大学创业者李天驰和其他12位校友创业者出现在2017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同一高校的13个项目会师总决赛,让“山大创业帮”在各路创业者面前出尽风头。
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欲,进而培育出他们的“创业基因”,这符合了胡金焱的预期。眼下,这位山东大学副校长和同事们正推动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将创业教育提升到像专业教育一样的高度,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两条腿”。
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山东大学不是独行者。自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国内各高校精准发力。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全国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8%的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场地,613万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已被点燃,急需学校的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该怎么开展依然困扰着改革者。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到资金投入,究竟该如何支持创业教育?
做“娘家”:设立双创学院不是“心血来潮”
毕业不过3年的刘培超,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两年来,他的公司拿到60多项专利,吸引数千万投资,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
成绩不小,挫折也不少。读硕期间,刘培超带着项目找合作方,但对接不顺利,最终铩羽而归。聊起遗憾,刘培超直言最缺创业教育,“创业比学习难好多倍,没有人帮你,只能靠自己摸索。”
按照人社部的统计,2016年新登记注册大学生创业者已达61.5万人。这部分热情高涨的创业者中,像刘培超一样存在困惑的创业者不少,缺少创业教育板块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传统的大学教育偏向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但在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下,传统教育模式需要做出改变,否则有与社会脱节危险。”胡金焱看来,专业教育最终要走向社会,而创业无疑缩短了进入社会的距离。
实践教育的严重匮乏,是综合性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无疑可以弥补这一短板。“我们愿意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玩、去折腾,但不一定都要成功,我们更注重这种经历。”在此考虑下,山东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成为国内众多设立双创学院高校中的一员。不过,与其他高校将创业教育职能分散在各个学院、创新平台、团委等部门不同,山大专门拿出资金和编制成立独立的双创学院,作为主管副校长的胡金焱更是亲自担任了院长一职。
双创学院就像一艘“航母”,舰载机可以随时起降,加油,补充能量,成为创业者们的“娘家”。胡金焱的这个形象比喻,也回应了外界对遍地开花的双创学院的少许质疑,“双创时代,各高校纷纷建立双创学院,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水到渠成。”
“教师+”:聚拢资源“软硬兼施”才可持续
创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
作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创业者,黄苏婉道出了自己的理解:
“我们大致有三方面的需求:一是寻找项目时,需要学校引荐;二是我们经验不足,需要学校引导;三是缺少场地,需要学校支持。”
从关于创新创业的培训,到创业项目的选择,再到免费场地的提供,黄苏婉团队充分地享用着学校提供的资源。在她看来,大学生创业是个人成长、锻炼的过程,“坚持时间越久,认识越深刻,要做好、做成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
在调研中,胡金焱发现很多老师从事专业教育是好手,但只上得了课程讲台,却上不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外聘专业指导老师的比重要增加。”刘培超的这句话已经变为了现实。他、李天驰这些新生代创业者代表以及优秀校友、企业家会时不时回母校跟师弟师妹们坐下来交流,指点迷津。这已固化为制度。
在言传身教之外,实践平台的锻炼必不可少。山东大学双创学院聚拢了丰厚的资源,可从软、硬件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从学院实验室到创新平台,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同时这里建立起教师资源、导师资源的“教师+”,让创业导师带着孩子们“玩”。在与外界资本、创业资源对接,内部创业者、平台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这种良好的循环,成为“可持续”的重要条件。
放“大招”:双创教育纳入通识课程进学分
“9月1日起,本科生可推迟两年毕业,如果再申请休学创业(4年为上限),学生最长可以10年毕业。”
8月30日,山东大学对外发布新版学籍规定,这一关于休学创业的“大尺度”政策引来外界阵阵叫好声。
实际上,自从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后一年间,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在一些具体方案中,可保留学籍的年限被细化为2至8年不等。只不过,这次山大的步子迈得更大。
这还不够。探索双创教育模式,这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还有“大招”,那就是双创教育“进方案、进课程、进课堂、进学分”。
比如该校的新版培养方案中,首次设立创新创业通识核心课程,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必须修读至少2个学分方能毕业,率先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此外,该校以政策的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让创业教育覆盖到所有的学生,广受益、广覆盖,而且“可持续”。
此外,为支持创业,该校还规定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
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从不完善到完善,还需要时间。
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来源:莫然博客,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