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客观存在的动物,像河边卵石一样,本无所谓高低贵贱,所谓“高端”、“低端”,都是人主观的评价与分类。主观的评价往往会暴露自己的价值观,假如我将人分为“香人口”和“臭人口”,并以“香人口”自居并自豪,鄙视“臭人口”,这说明在我眼中没有其他更多元化的分类,只有香臭之分,看世界极其简单,也许侧面说明了头脑简单。
不幸的是,人类是倾向于简单化自己生活的动物。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属性,需要与之谈话、相处,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后才能知道,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于是人们将其简单化,试图见面一瞥就能了解和定义对方,这样许多表象和笼统的东西就被过度解读了。比如一个人的收入、肤色或星座。星座、生肖等属性被认为“掌管”人的品德性格,将复杂多样的人机械地分为十多类,而用收入分类更简单,直接分为两类,高端和低端。如此简单的分类并没有给人带来简单的生活,人们羡慕嫉妒高端,又同时歧视低端,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端,陷入矛盾。
小时候妈妈边做饭边随口说,“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只能扫大街”,以及同时嫌弃厌恶的眼神,一个妈妈说过什么并不一定会影响孩子,但假如无数个别人的妈妈都这么说,孩子们纯真的价值观也会变成妈妈一样的了。在这样笑贫的社会氛围之中,人们主观地简单地将人按财富收入分为高端和低端并习以为常。某些高档餐厅的门童会拒绝衣着随便的人入内,某奢侈品牌招聘销售时点名只要富二代,天价校区里学校同学都是富二代。富人经常“何不食肉糜”,穷人也经常“贫穷限制想象”。中国社会似乎也步西方国家后尘,穷人和富人的世界开始分离,变得彼此陌生,让人不由惊呼“阶层的存在和固化”。
说门童歧视穷人其实不一定准确。门童自己也一定不是富人,但只要穿着优雅,也会被允许进出。归根结底,门童评价的只是衣服而不是人格,如果套一件衣服就能成为“高端人”,那么这个人不套衣服也其实并不低端。奢侈品牌的销售服务需要正确的审美来帮助客人选购满意的商品,员工对高档商品的见识和审美,也是一种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和商品的推销,而这需要销售人员长期的奢侈品使用经验。奢侈品对销售人员有此客观要求,要求富二代来应聘,其实也没有对人格进行评价,负面反应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低收入者的自卑和敏感。对于应聘的“富二代”来说,自己也在给人打工,并没有“高端”的感觉。而在西方国家,争抢热炒“校区房”的基本都是中产阶级,真正的富豪住的是偏远而景色惊人的豪宅,孩子上的是选人严格的贵族学校。
这些贵族学校考察报名学生时,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外,父母的财富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在考察范围。贵族学校学费昂贵,本身就是对父母财富水平的筛选,但想要进入贵族圈,不仅仅只看财富。我的一个在国内投资公司年入上千万的高管朋友,他的儿子去年被奥克兰的一所私立贵族高中拒绝,理由是“父母社会地位不行”。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对买得起“校区房”、“奢侈品”的人羡慕嫉妒恨,都是阶层内部的小打小闹,真正的阶级分化,中国人在国内可能根本没见过。
真正的高端阶级,是排外且地位长期稳固的。“社会地位”有高低不可怕,可怕的是“地位高”的人们把门关上,形成一个私人俱乐部般的小圈子,大家在俱乐部中资源互通有无,互相利用扶持,最终让这种“社会地位”子子孙孙地传下去,不被圈外某些聪明有才的“低端人”轻易夺走。在西方评价“社会地位”,除了收入之外, “贵族精神”也在考量范围内。比如一名政客的社会地位很可能要比一名电工高,即使他们的经济收入相差并不多。这是因为政客谈吐优雅、衣着仪态体面、见多识广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高尚,如果是圣母那就更好了,比如对世界环境恶化的关注,对中东难民的忧心或对亚非拉饥饿儿童的怜悯。与政客建立互相利用的关系,同时也是富商间接保障自己家族财富地位的秘诀,这样的性质,电工是不具备的,所以在贵族学校中,政客的孩子要远远多于电工的孩子。
有人可能会说,谈吐优雅、价值观高尚,这不是挺好吗?贵族们对自己圈中的人有如此要求,是有悠久传统的,西方古代贵族除了吃穿用的昂贵外,还特地创立了大量与平民用以区分的生活习惯。比如宫廷繁琐的礼仪就并不是为了对宾客礼貌,而单纯是为了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甚至英国贵族曾经还创造了“贵族口音”的英语(Received Pronunciation),整个英国只有2%的人会使用这种口音,因为这种口音只在贵族学校中对儿童传授,当操持这种口音的人讲话时,可以让人立刻了解到此人所在的阶级。这些独特和 “高雅”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并不是穷人们富了十来年就可以养成的。英国谚语说,培养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的时间,洛克菲勒也说过“三代人培养出一个贵族”-----------听起来是一个很漫长的阶级固化和家庭教育的过程----------意味着假如中途家道中落,变成了穷人,也便成不了贵族,更不要提那些只富了一代的家庭了。我的那位高管朋友,在十年前还是一个从新西兰留学回国的海带,现在变成了别人眼中的高收入“土豪”,收入足以支付儿子昂贵的私校学费,却因自己工薪阶层的父母没把自己养得“社会地位高”,而被校方拒绝。也许校方觉得他太忽视孩子“格调”的培养,也许觉得他一举一动不够绅士高雅,也许认为他没有在当地进行过政治捐献,总之你社会地位不高,我们贵族圈子拒不接受你的孩子当同学。
此时的高管朋友,像极了因衣着普通而被门童拒之门外的穷人,不同的是,他无法去借一身外衣暂时混进贵族圈子,阶级的门童目光犀利,观察的是他的“骨子”。看来在中国用钱能换来的东西,在西方不一定可以,或者说,在中国砸钱就能得到的“名校教育”,其实并不是高端和低端之间的墙。中国曾经人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现在一部分人先富了,这代表富人有致富的速度,而只有乘以三代人以上的时间,才可能成为低端人口和高端人口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真正形成贵族。我的这位高管朋友,明显是富的时间不够,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不属于自己的阶级。富与贵看来是两码事。
现在中国的一些富二代们在努力尝试提升自己的“格调品味”,开始有“想成为贵族”的意识,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也在不停地对抗瓦解这种意识,外加中国的富人并无法通过政治献金制度主导国家政治,使得富二代们营造自己小圈子时显得格外的幼稚,最终只能沦为单纯“炫富”的性质,无法成为真正的“权贵俱乐部”。现在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三座大山被推翻的社会里,以为钱多就算高端,并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而在真正的高端眼里,你们一国的富人也都是低端人口。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低端有理,高端有罪”,我希望的是中国人无论穷富,无论格调品味,人格都不被歧视,除了违法犯罪分子和道德败坏者,中国再无低端人口的概念。我希望的是人人都有健康的心理需求,有优雅的文化修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再简单粗暴地用金钱为标准看世界,人人都具有这种贵族精神,人人都是高端人口。这一天何时才能到来,可能真的需要三代人以上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