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颁布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人们已经习惯在手机上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互联网行业的“传统商业”属性也越发明显。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数量迅速膨胀,这个圈子几乎成为经济下行大背景下的“避难所”。烧掉的巨额美金和退去的泡沫背后,对产品和服务的精耕细作和下一场技术革命,成为突出重围仅有的路径。相应地,驱动这个行业前进所需的技能也在迅速迭代。
根据平台上全年的用户行为大数据,对驱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最核心的技术类职业技能做了一些观察,出发点是“到底哪些技术是热门的,需求巨大的,哪些事实上已经走向衰落”?这幅技能图景同时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阶段的变迁,如果说“互联网下半场”是一种“战后新秩序”,那么抓住新趋势,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或许都有助于更好地加入竞争。
我们对技术类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的总体判断是:移动开发日趋饱和,人工智能走上前台。
根据我们的观察,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程序猿们在技能复合程度上还比较不错,能够熟练掌握三种以上语言或开发工具的求职者占到59%。然而决定一个工程师价值的,有时或许不在于掌握多少语言,成为传说中的“全栈工程师”,而在于技术深度和前沿趋势的预判和把控。
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技术图景发生了转折,主要体现在基础移动开发技术需求趋近饱和,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和VR技术需求飙升,体现了明显的“风口导向”。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掌握热门技能人才的严重缺乏,以AI和VR相关技术为代表,从学术界挖角或是去名校蹲点“预订”学生几乎成为一种潮流。
对“风口技能”需求的急速上升表明,中国互联网科技界正准备迎接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次技术升级,而这一次更像是颠覆性的。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在布局相关前沿技术的人才储备,火药味相当浓。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与VR/AR领域还迎来了政策加持。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到 2018 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应用及系统级技术局部领先。
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然而从现状来看,人工智能领域和虚拟现实,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人才储备上,距离“准备好了”都还有不小的距离。
比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更“务实”一些的热门技术是“大数据”。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意识到优秀的数据人才对于驱动业务增长,甚至带来变革的重要价值。数据显示,企业对数据体系搭建、应用和分析类技能需求的占比较增幅超过70%。
必备的前后端开发技术中,有巨大存量的Java,Web前端等需求增长幅度不大,一些较轻巧的跨平台工具和数据库相关技术需求增长很大。
智能硬件行业在再次兴起,也助长了硬件类人才的需求,尽管这一领域的短期图景,特别是大规模商业化的渠道,也尚不非常明晰,但依然吸引了大量来自传统电子通信业的人才。
我们希望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相关技术的需求继续保持观察,洋流的转向,有时也会发生在一夜之间。
本文来源:看准